新股评分
行业前景:2分
企业竞争力:1分
市场情绪:1分
综合分数:4分
注:每项10分,总分30分
核心结论
公司经营历史较短,依靠股东提供的贷款等资源取得矿山资源;行业的商业模式一般。整体看,公司质量一般,建议谨慎关注。
1.公司介绍
金瑞矿业是中国广东省西部一家快速发展的花岗石集料生产商,主要产品来自阳江矿场开采及提取的花岗石集料。客户方面,公司产品主要售予中国广东省阳江地区的混凝土搅拌站及混凝土产品生产商。
股权架构,根据招股书,上市前公司由谢先生持有100%股权,但上市公司主体仅持有国内经营实体阳江金瑞(中国)95%股权。
来源:招股书
公司就阳江矿场持有一项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5年。2018年4月10日,公司自中国阳江市国土资源局取得该许可证,有效期至2038年9月10日止,许可采矿面积约0.407平方公里,获准最高产量为每年900,000立方米。
阳江矿场分为两个开发阶段。第一个开发阶段已获批,体积为8.41百万立方米,第二个开发阶段则为余下体积为12.84百万立方米。
来源:招股书
根据独立技术报告,阳江矿场的单位经营成本估计为每吨人民币22.3元,而总经营成本估计为人民币9.62亿元。
来源:招股书
公司2019年3月开始运营,产生营收0.54亿元,毛利收入0.17亿元,净利亏损0.02亿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产生营收0.75亿元,毛利收入0.36亿元,净利收入0.16亿元。
来源:招股书
现金流层面,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0.091,账面现金及等价物仅177万人民币,非常需要融资维持正常经营。
来源:招股书
2.市场规模
花岗石是一种长英质侵入性火成岩,纹理呈颗粒状,根据矿物学主要分为白色、粉色或灰色。花岗石基本为质地坚硬的大块岩石,用作建筑材料、石材、建筑石材及装饰石材,亦用于制造各类产品。
来源:招股书
中国混凝土及水泥产量,
随着建筑业需求上升,中国混凝土及水泥的产量分别达到2018年的2,497.8百万吨及2,336.0百万立方米,2014年至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0.1%及7.2%。随着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基建项目投资增加会持续推动对混凝土及水泥等建材的需求。预计中国水泥及混凝土的产量于2023年将分别达2,533.3百万吨及3,422.8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0.3%及7.9%。
广东省混凝土及水泥产量,
受惠于经济迅速发展及省政府计划进一步改善中国广东省的交通基础设施,预计中国广东省水泥及混凝土的产量于2023年将分别达186.6百万吨及228.6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3.2%及3.3%。
广东省集料产量,
由2014年的1,003.0百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1,205.0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4.7%,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及政府支持政策所致。展望未来,广东省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建筑市场及建材增长的主要动力。广东省集料产量将从2019年的1,271.0百万吨增加至2023年的1,568.9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5.4%。
来源:招股书
广东省花岗石集料市场规模,
在持续的城市化及建筑楼宇发展推动下,广东省花岗石集料产量从2014年的80.2百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105.4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7.1%。鉴于投资增加及运输系统升级,预期未来五年内会保持增长势头。预期广东省花岗石集料产量将从2019年的113.1百万吨增加至2023年的149.4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7.2%。
来源:招股书
花岗石集料价格,
广东省花岗石集料价格近年来有所波动,2014年至2018年略有下降,复合年增长率为-0.9%。由于广东省多个建设项目对砂石集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价格自2017年起有所回升。根据估计,广东省花岗石集料价格预期于2019年至2023年期间按1.9%的复合年增长率平稳上涨,主要是由于石粉资源减少导致中国花岗石集料的需求稳步增加。
来源: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就2018年获准产能及采矿权期限而言,金瑞矿业是广东省西部最大的花岗石采石场,采矿权期限亦为最长。
3.融资用途
1. 将用于偿还公司自林先生获得的贷款人民币0.3亿元。
2. 将用于在阳江矿场现有集料生产线旁增建生产线以提高阳江矿场的加工产能。
3. 将用于支付移除覆盖层及剥采表土和岩石的剥采成本;
4. 将用于拨付本集团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4.风险提示
1.金瑞矿业是处于发展阶段的矿业公司,营运历史有限,无法保证将按计划产生收入而获利并扩展业务;
2.公司的业务面临与采矿及加工作业相关的工作场所安全及职业健康风险与危机;
3.于营业纪录期录得流动负债净額;
4.公司的业务依赖唯一的采矿项目;
5.花岗石产品的质量存在不确定因素,并容易出现变化。
5.估值
按2018年花岗石集料价格96.5元/吨推算,按总控制量推算,公司年营收上限为53亿元,假设未来公司净利润率为20%,公司年盈利约10亿元。
考虑公司盈利规模、盈利模式和赛道格局等因素,给予3-5倍市盈率估值,则公司远期合理估值为30-5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