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首周走势不及预期,令资金持续抱团高息股,中国神华盘中一度创新高,运营商、石油股收涨。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资金都躺平了,涌入高股息避险;二是在国内资产荒严重,高息资产的优势就出来了。
虽然煤炭是落后产能,新能源才是未来,但正是这样前者格局才稳定,亦具备高分红能力,后者则在不停内卷下,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近来国内很多行业都有类似过剩的情况,而在股市上,基本只有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才会受到资本青睐,最好的例子就是拼多多和名创优品,还受益于消费降级。
餐饮消费也拥有出海能力,例如前日提到的蜜雪冰城,虽然国内发展可能开始遇上进颈,但海外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公司在11个国家拥有4000间店,至少给资本市场不少想象空间。
但留意蜜雪冰城的扩张都是依靠加盟模式,当初名创优品在美国发展不太顺利,就是基于加盟模式控制不了质量,改做直营后,美国业务才成为了目前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根据名创优品表示,预计海外市场将在2024年贡献超过一半的新店增长,而美国和印尼仍将是最大的增长驱动因素。于2023年,在美国市场,受益于店铺数量增加了70%-80%/每家店销售增长40%-50%,促使GMV翻了一番,预期今年店铺数量继续实现70%-80%的增长。同时,公司计划将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转变为直营市场。
至于在国内方面,目标是平均每年新增约400家门店,但与疫情间70%新店开在下沉市场相比,今年将更关注于一二线城市,而公司刚在12月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旗舰店。
虽然如此,这种出海模式因为无法高频跟踪,所以一旦出现鬼故事的时候,资金很容易慌,特别是名创优品这类估值处于相对较高区间的公司。
另外,跨境物流、出境旅行也可以说是类似逻辑,前者有嘉里物流,后者有携程。昨天知识星球提到了今年跨境物流将会大爆发,今天摩通便发表了报告,将嘉里物流评级由“中性”升至“增持”。
嘉里物流的主要逻辑基于估值便宜、业绩正触底回暖、高分红,留意公司刚提议实物分派泰国附属公司当作中期特别股息,单按这部份价值,股息率已逾7%,还不包括每年都会派的中期和末期股息。
至于携程,公司新年间出境旅游量恢复至2019年的90%,机票平均售价较2019年上涨20-30%,可憧憬一季度的表现都不会差。但仍然,只是国内部份消费力流向盈利更高的海外业务,今年整体增长不会太高,股价上涨只是源于早前的预期悲观,按目前港股生态,相信估值还是很难有太大的提升空间。